黨員干部政治能力問題是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(yè)興衰成敗的大問題。在領導干部的所有能力中,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。年輕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奮斗者,必須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,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,還要提高所帶隊伍的政治能力。
? ? ?把準政治方向,不斷增強政治定力。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(fā)展第一位的問題。把準政治方向,是實在的而不是空泛的,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。共產(chǎn)黨人的理想信念是把準政治方向的根基。只有在理論上清醒,才能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站穩(wěn)立場,才能在政治風浪中經(jīng)受住考驗。這就要求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,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,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、觀點、方法,把政治認同溶入血脈、注入靈魂。把準政治方向,必須堅守一條:凡是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定不移做,凡是不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決不做。把準政治方向,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偉大事業(yè)中來,切實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戰(zhàn)略、制定政策、部署任務、推進工作的實踐中去,堅決做到思想上對標對表、行動上緊緊跟隨、執(zhí)行上堅定堅決。
站穩(wěn)人民立場,不斷增強群眾工作能力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。黨最大的政治優(yōu)勢是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黨執(zhí)政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。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,是我們黨永葆初心本色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不論是作決策還是干工作,都要堅守好這一立場,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(tǒng)一起來。愿不愿做群眾工作、會不會做群眾工作,始終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。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,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多到基層去、多到群眾中去,聽聽群眾有什么呼聲,問問群眾有什么困難,把群眾的困難作為工作的著力點、切入點。人們至今懷念焦裕祿、谷文昌、楊貴等黨的好干部,就是因為他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上,真心實意為老百姓干事。雙腳常接地氣,心中才有底氣。要主動貼近群眾、真心融入群眾、真誠服務群眾,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,把根在群眾中扎得更深。要把功夫下在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上,大力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,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,把群眾關心的事辦得更好。要從學會群眾語言、傾聽群眾呼聲、把準群眾脈搏入手,不斷提高融入群眾、組織群眾、教育群眾的能力,把為民服務的能力練得更強,把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。
加強政治歷練,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。當今世界正經(jīng)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們處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,各種矛盾錯綜交織,國內外風險挑戰(zhàn)嚴峻復雜。因此,要主動接受各種考驗,經(jīng)受嚴格的思想淬煉、政治歷練、實踐鍛煉,逐步提升政治能力。一方面,要在斗爭中強化政治歷練。政治能力不是天生具備的,年輕干部的政治歷練,是斗爭的歷練。不回避矛盾,敢于斗爭、善于斗爭,是年輕干部的不二選擇。要在處理各種矛盾的斗爭中積累政治經(jīng)驗,以啃硬骨頭、舍我其誰的精氣神,積極向急難險重任務請戰(zhàn),敢于擔當、敢于擔難,使斗爭閱歷和政治經(jīng)驗同步增長,切實把政治歷練作為提升政治能力的主戰(zhàn)場。另一方面,要不斷增強斗爭本領。面對各種矛盾,首先要把握政治因素,透過現(xiàn)象看本質,在分析矛盾、解決矛盾中加強政治歷練。逢事多問為什么,弄清矛盾的性質特點和變化趨勢,然后再按照黨的原則妥善處理。要在斗爭中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,努力培養(yǎng)草搖葉響知鹿過、松風一起知虎來、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,見事早、行動快,不做事后諸葛亮。
凈化政治生態(tài),不斷增強政治自制力和政治免疫力。營造良好政治生態(tài)是一項長期任務,必須作為基礎性、經(jīng)常性工作。要嚴格執(zhí)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,在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中接受政治洗禮,清掃政治灰塵,淬煉政治靈魂,不斷增強政治免疫力。一方面,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,以高度的黨性覺悟開展自我批評,大膽地進行靈魂解剖,向組織交心、向群眾交底,真正做到襟懷坦白、真正做到刀刃向內,經(jīng)常達到紅紅臉、出出汗的效果,不斷在黨內政治生活中擦亮初心使命的底色。另一方面,要在嚴守紀律規(guī)矩中強化政治操守。有人說,人的一生就如同開車,方向要正,底盤要穩(wěn),馬力要足,剎車要靈,缺一樣都不行,特別是一旦剎車失靈,就會出事故,甚至車毀人亡。因此該踩剎車的時候就要果斷踩剎車,決不能讓事故發(fā)生。嚴守紀律規(guī)矩對黨員干部來說,既是黨性考驗,更是政治能力考驗,必須始終心存敬畏,堅決不碰這個帶電的高壓線,始終做政治上的“明白人”“老實人”。
〔作者系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學員,河南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辦公室主任〕
相關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