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到今天,省高院駐民權縣野崗鄉(xiāng)孟莊村第一書記孫志平駐村整一年。這一年,他給村里修路、建廠、拉項目……看到孩子們在新修的水泥地上快樂奔跑,他特別滿足。駐村一年沒少求人,但為老百姓的事兒求人 不丟人。
孫志平喜歡跟村民溝通,喜歡聽他們的意見
去年8月27日,在民權縣野崗鄉(xiāng)孟莊村,省高院政治部副處級審判員孫志平當上了第一書記。
這一年里,他跑前跑后,張羅著給村里修路、打井、修繕學校、拉項目……
用一句話總結這一年的駐村生活,他輕描淡寫:苦并快樂著。
【多了“鄉(xiāng)土氣”】“孫書記到俺家可不是點個卯就走啊”
“老宋,在不?”8月23日中午,孫志平來到村里63歲的宋玉亭家,熟門熟路。
宋玉亭是村里的貧困戶。三年前老伴的一場重病擊垮了這個家。
如今,他和老伴住在板房里,身患高血壓的他一邊照顧老伴,一邊靠養(yǎng)豬、釀酒維持生計??墒杖?,還不夠夫妻倆的藥錢。
“孫書記對俺不‘瓤’,掏自己腰包借給俺1萬塊錢,還幫我找銷路。”宋玉亭說。
去年底,孫志平聯(lián)系省高院食堂和親朋好友,給宋玉亭家的豬賣上了好價錢。“孫書記到俺家,可不是點個卯就走啊,他是實心實意幫俺想辦法、出主意。”宋玉亭說。
皮膚曬成古銅色,滿口“鄉(xiāng)音”……做了一年第一書記,孫志平多了幾分“鄉(xiāng)土氣”,和村民們打成一片,毫無“違和感”。
【放下架子】“大娘大爺多叫叫”
從省直機關大院到貧困村的農戶家、莊稼地,對于第一書記來說,怎么能快速彎下身子、放下架子,和老百姓打成一片,是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。
孫志平的這個角色轉變,過渡得很自然。在農村長大的他,2002年還作為“三個代表”工作隊隊員駐村一年,農村對他來說從來都不陌生。
上崗前,孫志平就給自己定了個“路子”——時刻提醒自己別擺架子,說老百姓話,做老百姓想做的事兒。
“大娘大爺多叫叫,年紀大的叫大哥,沒事兒嘮嘮家常。別開著車一溜煙過去了,心就容易接近。”和鄉(xiāng)親們打交道,孫志平很有經驗。
孟莊村有6個自然村,12個村民小組,2300多口人。到崗當天下午,孫志平就到村里轉悠,找村民聊天,摸情況。
“現(xiàn)在村里500多戶,有1/3的人能叫上名字。”他說,一小半的村民家他都去過。
他住在鄉(xiāng)政府,離村里大約兩公里。“組織部規(guī)定的在村工作時間不低于工作日總數(shù)的三分之二,他遠高于這個數(shù)字,遇到農忙時節(jié)比如防火期間,他好多個周末都沒有回過鄭州。”野崗鄉(xiāng)黨委書記朱繼兵告訴河南商報記者。
【讓村子能“造血”】把縣里燈具廠“挖”過來
空置的社區(qū)樓房里,工人們在熟練地組裝著燈盤。這是LED燈具廠的組裝車間。孟莊村村支書劉金良說,這家LED燈具廠是孫志平親自去縣里“挖”過來的。
貧困村早日“摘帽”,村民生活質量提高,這是第一書記的工作目標。臨時性幫扶的“輸血”只是救急,建立集體企業(yè),讓村子可以“造血”,才是脫貧工作的基礎。
一邊是市場前景好的生產廠家,一邊是免房租等各項扶貧優(yōu)惠政策,兩者一拍即合。LED燈具廠,成為村里第一個工業(yè)項目。“下一步要把縣里的生產線整個搬過來。”工廠的一位負責人說,已經從村里的貧困戶中招了18名新工人,培訓合格就能上崗了。
“用‘到戶增收’扶貧資金入股,年底分紅,這樣貧困戶能盡快脫貧。”孫志平說。
【調動積極性】發(fā)展啥項目老百姓說了算
精準扶貧是第一書記的工作重點。在這方面,孫志平可沒少下功夫。精準識別是第一步。他和村干部們逐一走訪貧困戶,把在縣城買房、有轎車、家有公職人員等不符合條件的80多戶移出“貧困戶名單”。
每戶5000元的“到戶增收”扶貧資金,怎么用在刀刃上?
找農業(yè)專家給村里“把脈”,聯(lián)系雙匯集團摸清市場……帶動村民發(fā)展種植還是養(yǎng)殖“合作社”,還得老百姓說了算。
他連開了7場“片兒會”,摸清貧困戶的心思、意愿??紤]到青年人外出打工多的實際情況,最終,引進LED燈具廠的項目從諸多選項中“勝出”。
【真沒少求人】一大早去人家單位“堵門”
“這一年,真沒少求人。”孫志平說。
去年駐村時,孫志平重點了解的第一站是村小學。他還沒進校園就傻眼了:小學門口是段土路,坑坑洼洼,一場雨過后,電動車都騎不動。校園里,操場是個“土場”,野草高過膝蓋,新學期開學第一堂課,就是學生們一起鋤草。
他在縣法院院長的協(xié)調下,多次找縣相關部門的領導,爭取資金修路。隨后,他又多次去省教育廳爭取專項改造資金,完成了校園硬化改造。
“施工期間,孫書記幾乎每天下午都來,還拿手機拍照、錄像,監(jiān)督工程質量。”孟莊小學校長尹培源說。
每一次爭取資金,每一個建設項目落地,孫志平都親自去跑。村支書劉金良說:“別看他的行政級別比縣里一些單位的一把手還高,辦事可沒那么容易。”“上午不到8點,就到人家單位去‘堵門’。”劉金良說,有次去縣里一個單位辦事,去了三次才找到領導,落實了項目。
“求人就求人吧,畢竟是老百姓的事兒,求人不丟人。”孫志平說。
今年2月,他又利用自己的“朋友圈”,邀請了鄭州頤和醫(yī)院的專家組來孟莊村給村民義診。
好在,第一書記背后有著強大的“娘家”, 需要協(xié)調關系,市、縣法院多次出面“牽線搭橋”。對孟莊村工作情況,省高院院長張立勇多次批示,肯定成績,鼓士氣。村里要修建文化廣場,他向省高院黨組和張立勇院長報告,爭取到省高院的辦公經費40萬元。
【他這么說】“既然來了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”
村中央,文化廣場正在加緊建設。廣場邊,新建村室、衛(wèi)生室灰墻黛瓦。
孫志平描繪著幾個月后這里的美好畫面——村室里有現(xiàn)代化的電子閱覽室,有便民服務廳,還有寬敞的會議室。“農村淘寶”項目也將在這里落戶,讓村民們盡享互聯(lián)網購物的樂趣。
“這里將建起一個10米×13米的大舞臺,方便群眾看戲。”孫志平說,“給村里組建個腰鼓隊,廣場建起來了,還能跳跳廣場舞。”
8月23日下午,在村里樹蔭下,孫志平和幾位老村民交流想法。
“我會打腰鼓,這下可能把愛好撿起來了。”一位老大爺說。
“孫書記,你這成天都是為俺們老百姓忙。”村民們說。
當了第一書記,孫志平一直很忙。去年,孫志平被中共民權縣委評為“優(yōu)秀駐村第一書記”。
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,他要做的事兒還很多。在他的“第一書記民情日記本”上,每天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。
最近,他在忙著推進村里打機井的事兒,結合農田電網改造,徹底解決灌溉難題。路邊還要安裝路燈,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也提上了日程,清理村內道路兩旁的垃圾,村里統(tǒng)一粉刷院墻……
孫志平說,既然來了,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“有次看到學生們在校園的水泥地上,快樂地光腳奔跑,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。忙前忙后那么久,特別有意義。”他說。(記者 鄧萬里/攝 首席記者 高云)